特别是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、人口的剧增、功能需求的多样,我们会发现一些公园里的湖水不再流动,配套设施也逐渐老化。立起的围栏就像是一面有形的墙,让本应是城市里重要组成单元、陪伴了几代人的公园,慢慢有了距离感。
庆幸的是,公园有了新变化。
“公园的围栏不见了!”近日,不少市民路过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时都发出了这样的惊叹。
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将传统门区拆除,换以花箱、景观艺术挡墙、植物组团等形式作为新入口,还根据绿地现状,在公园和城市之间设计一些不同风格的园林景观。比如,在靠近中轴路的园区绿地内设计象征山青水绿、美丽祥和的景观小品“松花长垣图卷”;结合公园入口改造,局部开辟休闲场地,结合现状地形设置挡墙座椅,增加“花朵”造型花架,打造“悦享小筑”景点。
如此一来,公园的美景真正地融入了城市。
目前,北京市以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、庆丰公园为首批试点,开展公园拆除围栏工作,探索城市公园开放管理的新模式。
两家试点公园开放后,将实行“闭园不静园”,这意味着市民24小时都可入园,大门也不再是公园的唯一出入口。后期,公园还将进一步提升夜间景观,如增加突出节点景观的投光灯、投影灯和阅读灯等,使夜间园区绿地景观更加绚丽多彩。
不难发现,近年来,北京规划建设的公园形式愈加丰富,街心公园星罗棋布,“口袋公园”也不胜枚举,湿地公园、森林公园、休闲公园、亲子公园等逐渐增多,放眼望去,到处绿意葱茏、生机勃勃。
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绿心森林公园,在规划建设之初就是一座不设围墙的开放式公园。
绿心森林公园zui特别之处就在于公园景观与城市相融。公园内不仅没有围栏、围墙,还有6条市政道路穿“心”而过,与周边路网相连。这意味着市民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就进入公园,与大自然“撞个满怀”。
不仅是在北京,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公园陆续推进公园开放改造,曾经界限分明的公园逐渐与城市景观融为一体,市民不仅获得了更加开阔的观景视野,城市风貌也变得更加开放融合。
为了让浮山的美景与城市相融,今年8月,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掀起浮山围栏拆除新热潮。浮山在市南区范围内有3000米长的围栏,结合实际情况,市南区保留因现状高差较大、需满足安全防护功能的围网,按照“应拆尽拆”的原则,将围栏进行拆除。没有了围栏的浮山,市民与自然不再隔栏相望,真正实现还绿于民。
四海公园始建于1987年,是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蛇口街道zui大的公园,也是中国第一批向市民免费开放的公园之一。
过去的30年,四海公园里的2094棵树木形成了成熟的植物群落,在高度的城市化格局下,为动物提供了丰富且重要的栖息地。但遗憾的是,斑块之间连接度的单一化,影响了生物多样性的构成,也让水体的生态性下降。公园内水环境逐渐恶化,让水和公园慢慢分离,也让人和公园不再亲近。
设计师认为,公共空间不应成为“割裂的孤岛”,街道和公园之间应有“厚度”。为此,四海公园设计团队重构健康的生态循环,让凝固的水体重现流动的光影;通过构建公园的开放边界,连接城市脉络,让公园和城市“相聚”。同时,公园里一些饱含市民记忆的“老物件”被留下,让珍贵回忆用新的情绪重新记录。
在上海,历史超过百年的中山公园也迎来了新变化。公园将围墙拆除,形成了一条条与城市建筑相连的景观步行道。
在围墙拆除过程中,公园特意设计了一座梧桐广场,市民就算不入园,也可以在广场边欣赏到那棵华东地区zui高大粗壮的百年梧桐树。
随着全国多地公园开放改造持续推进,市民收获了更多游园的舒适感和便利性。毫无疑问,不设围墙、开放式的公园将成为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必然趋势。与此同时,公园的秩序、卫生和游客安全保障能力也面临着更多挑战。
公园管理方通常会在门区设安保岗,劝阻游客的不文明行为,但对于许多开放式公园而言,市民顺着任何一块草坪都能进入,传统管理方式不再行之有效。
新开放的北京温榆河公园一期连片生态空间达12平方公里,公园管理如果仅靠保安巡查显然不太现实。为此,温榆河公园积极运用大数据、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,构建数学模型,对流域雨洪水采取预报、预警、预演、预案监管调度,还依托智慧管理系统,为游客提供AR体验、智能导览等服务,实现数字智能管理。
公园是市民zui向往的公共空间之一,虽然少数市民在公园中有不文明行为,但大部分市民对公园里的一草一木是珍惜且爱护的。
公园拆除围栏、开放大门看似只是一件小事,却体现出对市民文明素养的充分信任。市民既是公园美景的受益者,也应自觉成为公园环境的守护者,身体力行参与其中,形成文明游园新风尚,只有这样城市中的绿色才能得以长久延续。
地址:
电话:
传真:
邮箱:
Copyright © 湖北凯蒂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:鄂ICP备20013232号-1